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新闻正文

但有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作者:赛众管理员  来源: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18-01-17 浏览次数:

历程篇:

但有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记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周

 

《农资导报》吴俊生

       “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可持续,我们不能仅仅关心今天,我们还要扪心自问,‘明天做什么?’”

       这句话经常挂在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周锋的嘴边,无论是遇到官员、学者,还是基层农技人员、种地农民;无论是在地方两会的会场,还是在田间地头,他不厌其烦、逢人便讲。这一晃,弹指二十年。

       二十年里,吕周锋只思考一个问题:土壤病了,怎么办?为了这份初心,这位从陕西合阳县黄土高坡上走出来的农民,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推广独创的土壤保健科技,并创造性地总结出“土壤保健——作物保健——人体保健”的农业生产新模式;为了这份初心,这位曾在行伍历练过的军人,在广袤的乡间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战场”,心无旁骛地推行测土诊病、净土洁食的农业技术新理念;为了这份初心,一位本应与农业绝缘的人,却意外地获得了五项农业领域的国家发明专利,构建的中国式有机农业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国家级评审……

这一切并不意外。不忘初心者,方能得始终。

创业之初:不忍农民流汗又流泪

吕周锋从部队转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核矿工作,这段经历奠定了他在地质和土壤方面的理论基础。农民出身的他,身在企业,心却始终还在黄土高坡上一块块贫瘠的土壤里。

沟壑纵横的三秦大地,历来是果树的优生地,很多农民世代以种植水果为业。上世纪90年代初,化肥农药开始大量进入农田,也就在这个时期,吕周锋发现果树的怪病多了起来:烂根、落果、黄叶、树干腐烂,有些整棵树死亡……

果树可是农民的命根子、聚宝盆啊!作为农民的儿子,吕周锋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不忍看农民流汗又流泪。拥有地质和土壤理论基础的他,经过一番调研,得出了结论:土壤板结、酸化、退化,根际微生物环境被破坏,地下根系不好,地上就必然出问题。

地上问题地下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用矿物法土壤修复和土壤保健技术。寻找合适的矿源,采购生产设备、组建人马……1998年,吕周锋领着一帮人,终于生产出了第一代产品—“玉象牌”微肥。随后,不断调整技术参数和优化配方,数年后,又推出了含有大约28种中微量营养元素的“赛众28”特种配方肥料。

   “赛众28,谁用谁发。”农民们编着顺口溜夸赞这种过去从未见过的新产品。烂根的果树神奇地长出了新根,叶子更绿了,果实更多了……甚至,连那些被宣判死亡的老果树,也被奇迹般地救活了。

“这到底是啥肥?无形无味,效果咋那么好?”在化肥一统天下的时代,农民们对赛众28充满好奇,更心存感激。有一位山西的农民更是远道而来,给赛众公司送来一副锦旗,上书“中华神肥”四个大字。

药食同源:独创土壤保健全新理论

随着事业的扩张和视野的扩大,吕周锋吃惊地发觉,土壤退化和板结的严重程度超过他的想象。“全国绝大多数土壤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吕周锋在一次全国土壤保健高峰论坛上表示。

通过潜心研究和梳理,吕周锋把繁多的土壤症状形象地总结为七个字:瘦、板、馋、酸、咸、脏、杂。瘦即土壤营养失衡,有机质匮乏;板即土壤板结,透气性差;馋即化肥用量越来越大,而产出却相对降低;酸即土壤酸化,造成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咸即土壤盐碱化;脏即土壤污染严重;杂即土壤不净,重金属、抗生素、激素污染多,有益微生物少。

在这样的理论指引下,吕周锋对原有的“赛众28”再次进行技术升级,推出赛众土壤调理剂,并顺利取得了农业部登记。在此基础上,吕周锋带领技术团队,逐渐总结和形成了土壤保健——作物保健——人体保健的全新技术体系。这套理论是赛众第一次提出,在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同行认识和借鉴。

所谓土壤保健——作物保健——人体保健,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调理健康的土壤,大幅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从而生产出健康的食品,进而保障人体的健康。

吕周锋提出的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引发国内众多农业专家关注和研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刘立新从次生代谢的角度对赛众调理剂进行了多年跟踪。次生代谢理论认为,植物次生代谢会产生化感物质和风味物质,前者可提高抗逆性,从而少用甚至不用农药,后者提高农产品口感和营养成分。“问题是如何激发次生代谢?我的研究发现,赛众富含的三十种中微量元素为次生代谢运转提供了养分条件,这也符合了药食同源这一中国传统理论精髓。”刘立新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志辉将赛众土壤调理剂特殊的功能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营养功能,一种是非营养功能。营养功能方面,赛众含有作物所需的几乎所有中微量元素、有益元素和稀有元素;非营养功能方面,赛众调理剂可以双向调节酸碱度、吸附作物根部有害物质、降低引起重茬的过氧化氢物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赛众调理剂在形成土壤团粒结构上独树一帜。“团粒是良好土壤的基础,赛众富含大量的二价阳离子,这是形成团粒的搭桥物质,化肥的大量使用大大减少了二价阳离子的数量,赛众恰好可以补充这一重大短板。”杜志辉介绍。

因为赛众这些特殊的组分和功能,一举破解了根腐病、重茬病、腐烂病等需要用药物治疗的弊端,开辟了用肥料解决土传病害的先河。农民们惊奇地赞叹:药肥、神肥。也因此,赛众获得了包括抗重茬、防根腐等在内五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夺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创新不止:从修复水体到雾霾防治

创新者永远在路上,吕周锋就是这样一个人。

如今赛众公司已经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旗下拥有三处生产基地,年产能40万吨,吕周锋本人系渭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创新人才、陕西省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渭南市人大代表。但在吕周锋眼里,成绩属于过去,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探索没有尽头。

最近几年,国家陆续发布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全面吹响了环境保护的号角。吕周锋的视野和蓝图也由此大大拓展。

在矿物法土壤修复、土壤保健技术基础上,吕周锋带领团队又发起了向破解水体污染和雾霾的新挑战,相继提出了富氧法水体修复保健技术和交换法雾霾防治技术。

 

富氧法是以极强吸附矿物质对水体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净化,消除水体酸化,促进水体小分子团形成,同时添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有益元素、稀有元素,使水体养殖、水田种植所需营养全面平衡。

交换法是吕周锋从农业角度提出的雾霾防治技术。鉴于化肥大量流失挥发是导致雾霾的因素之一,交换法旨在通过治理修复土壤、水体,改善根系微环境,促进植物上部健壮生长,增加叶片表面积,增强其呼吸转换功能,使作物成为制氧机,从而提高挥发到空气中的氨的利用率,大幅减少其散发量,实现减轻雾霾的目标。

在这两大理论指引下,吕周锋所在的团队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展现在赛众人面前。

探路未来:寻找农业第三条道路

作为一名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兵,吕周锋思考的不仅是企业的未来,还有中国农业的未来。在他看来,中国农业此前一直面临两种路径的抉择:一条是依靠化肥和农药的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一条是完全摒弃化肥农药的有机农业模式。

前一种方式已经捉襟见肘。“现在的农民,离了化肥农药不会种地了。我们正面临着农民生产‘次品’、消费者吃着‘毒品’,留给子孙后代的将是‘废品’(不长庄稼的土壤)的巨大危机。”吕周锋一次次奔走呼号。

后一种方式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在中国做有机农业,最大的挑战是产量,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将来是要饿死人的,有机农业中国人玩不起。”吕周锋说。

那么,有没有第三种道路可供选择?吕周锋的回答就是中国式有机农业。2013年,由赛众发起的中国式有机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维华领衔的专家团队的鉴定,认定该技术国内领先。

中国式有机农业技术的核心是既保证产量,又确保质量。而它的技术基础就是土壤保健,通过改良修复土壤,开启作物次生代谢,提高作物抗逆性,大幅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实现产量和质量兼顾。吕周锋把这样的模式概括为土壤保健——作物保健——人体保健,把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叫做超有机食品。

“国家要高产,农民要高效,消费者要健康,社会要持续发展,子孙后代要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把这五方面的利益统一起来,中国式有机农业就是实现上述五统一的快捷高效途径。”吕周锋充满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