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导 > 新闻正文

土壤保健中国行大型采访 第一站:陕西
作者:赛众管理员  来源: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14-04-03 浏览次数:

土壤保健中国行采访团走进陕西

大棚种植效益缘何两重天?

    在对富平、合阳和三原三县十余个大棚的实地查访中,记者发现,酸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土壤病变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与此相反,重视土壤保健的大棚却取得了显著效益。为提高大棚收益和寿命,菜农呼唤科学的土壤保健技术指导。

 

 

    录音笔、摄像机、取土器、放大镜、速测仪。。。踏着春天的脚步,316日,由《农资导报》《农业科技报》和中国农林卫视组成的土壤保健中国行采访团走进陕西。参与这次调查的还有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会长吕周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杜志辉等致力于土壤健康的人士。

本次调查聚焦高效农业的代表——温室大棚,在首站富平县举行了启动仪式后,采访团开始了两天的大棚考察之旅,实地查访十余个大棚。调查表明,土壤健康对大棚种植效益和使用年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菜农在土壤保健意识提升的同时,却也遇到农技指导缺乏和绿色农产品市场遇冷等多重窘境。

 

土壤健康了,大棚才高效

    富平县淡村镇是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近些年大棚种植发展迅速,仅中合村就大约有400个大棚。土壤保健中国行从这里启程,是因为这儿有土壤保健的成功样本。

    中合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是案例之一。理事长聂学寨告诉记者,作为县政府指定的农产品安全示范社,他们各个大棚都绝对禁止杀虫剂,施肥则以有机肥为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土壤是基础。”聂学寨介绍,从2012年起,合作社联合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土壤环境治理技术和产品,在专家指导下开始生产绿色蔬菜。“现在农药基本不用,化肥用量大大减少,照这个长势,增产2000斤没问题,更重要的是,我的西红柿可是卖151斤呢!”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口,一位路人在品尝了刚摘的西红柿后,花450元一气买走了30斤。

    在三原县鲁桥镇第五村,一块莴笋地引起大伙儿兴趣。这是个“阴阳地”,左侧粗大葱绿,右侧干瘦枯黄。随行专家拿出速测仪,结果显示:左侧PH7.1,右侧6.4

    “初步分析,右侧地块偏酸了,导致莴笋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就在专家们怀疑氮素过量时,这块地的主人揭开了秘密:两块莴笋地面积相等,作为对照试验,右侧用了100斤尿素,左侧只用了60斤尿素,但添加了土壤调理剂。“土好了,产量就上来了,估计这两块地的产量能相差三分之一!”这位老农直竖大拇指。

 

酸化和盐碱化渐成土壤顽症

    与成功范本相比,采访团更多看到的是土壤退化的事实,而这些直接影响到菜农收入。

    合阳县同家庄镇洞芝咀村村支书乔建社告诉记者,2010年起,当地政府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大棚,但几年下来,效益一直不理想。“主要是施肥和打药成本高,一茬投入5000元,算上人工,基本不挣钱。”当记者问为何不降低肥药用量时,这位支书有些无奈:“大家都管理盲目,不多上化肥农药,就没产量。”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女农户找了过来,急匆匆说家里的葡萄大棚有不明虫害。专家们查看后诊为黄叶曲叶病毒,与土壤有关,进一步测试PH值为6.5,呈酸性。专家们迅速提供了方子:要彻底根除病毒,建议种一茬玉米,配合使用土壤调理剂,这两者起到吸收富余养分、深松土壤和改善土壤团粒的作用,可降低病虫害发生。

    除了酸化,次生盐碱化也是大棚常见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杜志辉解释,从走访结果看,多个大棚土壤表面出现白色析出物,这是肥料使用过量而产生次生盐碱化,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

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会长吕周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5000多万亩大棚,这是一个高效产业,也是危险产业,设施土壤综合症普遍存在,因为不重视土壤保健,有些大棚三五年就必须移棚或换土,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他建议:一是杜绝大水漫灌,采用隔行覆膜灌溉,既节水,还保护土壤;二是严控酸性肥料,以秸秆和牛羊粪类有机肥为主;三是重视土壤保健,增施含有二价阳离子的土壤调理剂,以便形成土壤团粒。“土壤保健了,作物就保健了,农产品才健康放心。”吕周锋说。

 

三重困境阻碍土壤保健

    尽管土壤健康事关农产品安全和农民收入,但将口号转化为行动,谈何容易?

    最直接的短板是缺乏农技指导。记者在合阳同家庄镇设施大棚园区采访时,当地农民反映,大棚使用五年,从未见有农技人员前来,农民遇到难题得不到专业帮助,盲目管理导致土壤退化,并进而影响大棚效益和农产品品质。

    土壤健康与科学的农资使用休戚相关。一些村民反映,虽然政府制定的各项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繁多,但执行上并不如人意。

    而从下游看,绿色农产品难以获得相应的市场评价,使得农民缺少动力开展土壤维护。“这种生产方式其实就是掠夺性的。”随行专家解释说。

    “希望政府管起来,让好菜卖出好价,这样才会调动农民种植绿色蔬菜的积极性,农民才会真正重视土壤。”三原县鲁桥镇大棚种植户毛静群呼吁。

 

 

 

 

现场花絮

富平县淡村镇胡权智——

土不好,没产量”

    记者采访团所到之处,吸引很多农户围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无不透露出对土壤恶化的担忧。淡村镇农民胡权智说,原来他们一亩地玉米最高打1500斤,现在不过800斤。这位种了三十多年地的老农认为,原因就在土地上,现在耕地,土在犁上都翻不过来,都粘在犁上了。“土不好,没产量,种出来的庄稼也不好吃。”

三原县鲁桥镇孙伟——

“父亲之逝给我敲响了警钟”

    在三原县鲁桥镇菜农孙伟的西红柿大棚里,大家发现很多蚯蚓,引起阵阵惊呼。孙伟透露,这个大棚从3年前就开始采用陕西赛众的土壤保健技术,与其他大棚施用80斤复合肥相比,他的大棚才用30斤尿素,病虫害少,不打药,因此投入也低。“为什么一直坚持调理土壤呢?”“坦白说,三年前父亲死于胃癌,极大刺激了我,将心比心,从此我开始重视土壤保健,少施肥打药,对别人负责。”孙伟抖出了一个大秘密。

合阳县同家庄镇乔建社——

“你们早来就好了”

    记者团赶到合阳同家庄镇时,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该镇大棚现场召开土壤污染防控动员会,虽然当日风沙很大,但菜农都坐在小板凳上安静听讲。这个大棚园区建有五年,但效益并不好。该镇洞芝咀村村支书乔建社感慨,这些年遇到各种土传病害和疑难病症,却无人指导,“你们早来就好了!”

 

 

 

随行专家点评:

健康土壤的标志:团粒结构

                《农资导报》金草帽全国百名农化专家 

                《农业科技报》专家顾问团顾问      侯高礼

 

    良好的团粒结构是保证土壤“水、肥、气、热”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团粒结构遭到破坏,作物根系生长就受到抑制,抗逆性能会减弱,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团粒结构为2-3mm的水稳性土壤团粒,水稳性土壤团粒结构是由土壤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组成,无机胶体是带一价负电荷的硅铝酸盐,有机胶体是带一价负电荷的腐殖酸盐,它们通过二价阳离子钙、镁、锰、亚铁等搭桥物质的静电作用得以聚合。营造土壤团粒,我们可增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缺乏有机胶体的问题,同时增加为土壤有机无机两种阴离子胶体搭桥的二价阳离子,如钙、镁、铁、锰等,使其能快速聚合形成土壤团粒。当前市面上有一种国家专利产品,就是内含几十种二价阳离子的“赛众牌土壤调理剂”,施用后可在短期内形成土壤团粒结构。